政策研究

瞄准“一流学科”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

作者:马连湘      编辑:校办      发布日期:2017-12-20 

关于加强我校学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马连湘

2017年10月)

 

今年4月份,我校推出了青岛科技大学学部制试行方案》(青科大字〔2017〕79号),这标志我校全面启动了“学部制”建设。现就加强学部建设,切实发挥“学部”对我校“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撑作用,谈几点思考。

   一、我校“学部”的推出背景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启动了“学部制”改革,学部已经成为当下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高频词汇。我校学部着眼于“一流学科”建设设置,既学习借鉴了兄弟院校已有的经验,又着眼于我校实际进行了目标、功能和机制的独特探索。

最早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涉水“学部制”改革,随后越来越多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也相继开始,其中,武汉大学下属只有学部而学部下设院系,北京大学则是下属学部、学院、学系平行并存。“学部制”作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出的“新范式”,无论采取何种设置方式和运行模式,均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成长提供了良好平台。

我校在上一轮机构改革和干部聘任之际,提出了学部制设想,并依托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三个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山东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的学科,成立了化学学部、材料学部、工程学部三个学部,这其中主要有三个“维度”的考虑。

1.学部是“双一流”战略的现实需要。“双一流”是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目前,我校有三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这为我校建设“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照“双一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六位一体”评价模型,我校在学科群、学科方向、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等领域亟待加强,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急需的重量级人才数量偏少。学部通过探索建立学科建设“新渠道”“新平台”,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可以独辟蹊径,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

2.学部是“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支撑。建成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五有”高水平大学,需要各领域各战线的积极作为,更需要标志性办学成果的强大支撑。学部瞄准的是能够体现学校办学实力的大成果,就是要建设大平台、争取大项目、用好大资金、拿大奖、育大师等,将从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在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上,支撑学校的办学活力进一步迸发、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推动“五有”高水平大学理念目标落实落地。

3.学部是我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学校去年制定实施了《青岛科技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这是学校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的客观需要和重要举措。学部的推出,是学校构筑较强实力“大学科”打造较强竞争力“学科集群”的需要,也是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的“新引擎”和“着力点”,对于学校统筹学科资源、整合创新要素、凝聚人才队伍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对于加强和改善学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也具有深远意义。

对我校而言,学部是个新鲜事物,大家对其高度关注也寄予很高期望。结合我校实际,使学部从小变大、由弱变强,重点是要有好思路好机制

    二、我校“学部”的建设思路

(一)把稳主调

“初生牛犊不怕虎”。学部是我校“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要确立“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视野要宽、做事要实”的主调,要坚持“合规合距、先行先试”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把“一流学科”办好,做到学科水平稳步提高,在全省一流学科建设改革中走在前列,这就是学部工作的主基调和总要求。

(二)明确定位

第一,我校学部属于“虚实结合型”。

目前,高校学部从运行模式上分为实体型、虚体型、虚实结合型三种。

实体型学部作为学院和学校的中间单位直接对学校负责,统筹相关学院全面工作,设部长、书记、副书记等,具有跨学院的学术决策或咨询权力,同时还具有管理学院的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虚体型学部目前居多,此种学部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学科发展,统筹学科建设和处理学术性事务,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仅具有跨学院的学术决策或咨询权力,学部主任只负责召集学部会议等学术活动;虚实结合型学部不再强调学部与学院间的行政关系,而聚焦于学科、学科群的发展,教师的学术发展。

立足实际,我校的学部应属于“虚实结合型”。主要体现在:

1.管理人员“实”。目前,我校三个学部除了工程学部主任是实职之外,其余学部主任、副主任都是“兼职”。考虑到学部的发展,需要为各个学部配备一定数量的“实”职管理人员,其主责主业就是协助学部工作委员会确保学部日常运转,专心致志抓好学部工作。

2.科研人员“虚”。目前,我校三个学部的所有科研人员都是从学“流动”过来的“兼职”,其身份源于“学院”而学术研究上游离于“学院”。他们在学部里可以与有共同学术方向追求的同事结成更紧密学术团队,感受到更自由的学术空间、更开放的学术环境、更包容的学术体系以及更丰厚的学术支持、从而获得更丰满的学术幸福感、更紧张的学术责任感。对此,可以从事物的两面加强认识:

一是要倡树“兼职身份全职工作”的用人理念。要鼓励教师到学部“兼职”,让全校创新要素“正向流动”起来。教师的关系留在“学院”,其在学部创造的科研业绩可以回到学院考核使用并纳入全年工作量,如此则无所谓是学院的“专职”还是学部的“兼职”,终归都是科大的“全职”。

二是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选人原则。学部可以根据项目、平台、大奖等工作的需要,随时随地从校内外找人选人用人,组织高水平、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克大成果,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无所谓是否真正“拥有”。

3.引进人员“虚实结合”。“引进”角度,无非就是两种办法:一是“直通”,就是“新人”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学部,编制隶属学部,这是“专职”模式或者叫“实职”;二是“绕道”,就是“新人”先以聘任的方式加入,工作任务与薪酬明确,人到学部工作,二三年后根据个人和学校意愿确定是否“入职”。这种“兼职”模式或可叫“虚职”。

第二,我校学部与学院是两个“纵向”切面,是并行的。学部统筹“学科建设”,学院统筹“专业建设”,这是两个维度,不可混为一谈。

我校设立学部,绝不是学院和学科之间新设一道行政管理门槛,多出一个“壳”层。学部是学术机构而不是管理机构,秉承教授治学而不是主任治学。其基本原则是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通过学部工作委员会和学部学术委员会行使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科人才引进等职能,突显学科集群优势与特色,促进学科学术交叉融合,完善学科、学术中间管理职能,体现学者治学特点,发挥专家教授治学积极性,确保ESI排名持续提高。“学部”工作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探索、创新,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学院”则以教学工作为主,面向学生做好“专业建设”文章。学院的工作已有长期的传承,教师、学生、教学、科研等是学院工作的主要方向。

(三)聚焦三个关键

1.建设“一流学科”。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校学部的“诞生”,是因为“一流学科”、起于“一流学科”、止于“一流学科”。学部要发挥好“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优势学科群建设”优势,在超越学院层次的更高起点、更高要求的开放式跨学科组织形态,实现学科横向交叉、促进学科交流、解决学科分离问题。我校入围“一流学科”是基于高水平论文ESI排名前1%入围,学部建设“一流学科”则必须以更大力度、更高层次、更宽视野上面向ESI排名发力。要结合ESI学科竞争力报告》数据,聚焦Web of Science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中CNCI指标,在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上争取更多突破

2.构筑“人才高地”。人才队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要素,也是影响学部作为的主要瓶颈。要精准“引人”,重点考察盯紧创新潜能丰厚、研究能力突出、对于学校ESI排名有直接拉动作用的中青年“科研骨干”,突出进人的“方向性”。要探讨学部进人计划“单列”,对所进人员实施“灵活管理”,争取实现“进得来、留得下、做得好”。要创新思路引人用人,对于看好“人”,可以尝试“人不来学校但待遇享受,只要保证创新成果对科大相应贡献”的理念。同时探索其他灵活多样的合作攻关方式,如找准切合点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各研究所的合作等等,都不失为“事半功倍”之策。要加大博士后培育力度,探索对新进博士规定适当比例攻读学部博士后,让其在固定的创新团队更有效更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期间可重点考核科研成果。

3.催生“创新成果”。要聚焦“一流学科”集中优势力量办大事。这里的“大事”,就是以“大师、大奖、大项目、大平台、大资金”等为代表,关系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性大成果。要围绕“NSC”系列高水平论文发起冲击,争取更多影响因子10以上的高被引学术论文。要瞄准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泰山学者领军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等等发起冲击,争取数量和质量上更大突破。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满足行业技术转型需求、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技术攻关。要组织学校有潜力科研成果攻关研讨会梳理摸底学校未来3-5年有冲击大成果的团队或个人,采取“一对一”帮扶模式,对他们“少打扰、少考核、轻过程、重结果”,进行重点跟进、支持、培育,让他们静心专心搞研究。

    三、我校“学部”的运行机制

目前,我校化学部、材料学部、工程学部三个学部的支撑点不相同、发展阶段不同、学术追求不同,他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应该有所不同。

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学部的高效运行,核心要回答好两个问题:即学校层面如何支持管理、学部内部如何治理。

(一)学校支持管理机制。学校层面的支持保障主要是突出“人财物”统筹和加强考核督查。

1.统筹好人财物。也就是建立“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调度、配给、保障体系。

关于“人”,一是管理人员,学校将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政策,逐步适当予以安排。目前,已安排化学学部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材料学部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工程学部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主任、副主任应在学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熟悉学科发展规律,精通所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内涵和发展方向,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下一步要牢固树立“超前思维”谋划工作、牢固树立“学术思维”推进工作、牢固树立“干事思维”抓好工作;二是科研人员,要根据学校政策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切实统筹“专”“兼”科研人员的作用发挥。

关于“财”,学校已将山东省支持“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拨付给学部管理支配使用,各学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合理调度、合理使用这一部分建设经费,把“钱”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经费”使用效能,激发创新潜能、推进学部建设。学校也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财务服务费的使用可以坚持独立,但必须公开透明。

关于“物”,学校各部门要加强资源统筹和调配,在科研用房、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生指标分配等软硬件上,提前做好规划、做好对接、做好服务。

2.加强考核督查。结合山东省有关要求,尽快出台《学校关于学部建设考核意见》,突出管理效能、人才队伍、成果产出、经费使用等方面考核督查。建立实施学部主任(副主任)年中年终述职制度,提倡学部建设年会、学部发展建设研讨会、学部创新论坛、学部建设定期推进会等形式推进督查学部工作。

(二)学部内部治理机制。学部要结合自身统筹的学科资源,主动性、创造性地工作。

1.扭住重点。学部的重点和中心就是“一流学科”,这个方向不能跑、不能偏、不能虚,学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管理,强化建设措施的时效性、针对新、有效性,做到有的放矢。

2.主动作为。学部要充分发挥“长板”作用,力求克服“短板”影响。坚决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畏难畏首畏尾,要聚精会神、主动作为、大胆探索,要学习借鉴更要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努力趟出一条符合青科大实际的学部建设新路子。如学部研究院模式,可以发挥人才“蓄水池”“试验田”“过渡期”功能,充分培养历练年轻人才;也可以压实创新团队目标责任,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精准发力。再如在执行好学校政策前提下推出学部自己的“一揽子”制度,探索实施人才基金、高水平论文奖励基金、人才引进奖励基金等等。

3.加强协同。激发学部与学院之间以“学科”为纽带的协同效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既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有促进学院的人才培养。同时,三个学部之间也要“同轴共转互为支撑互相介入”,切记“保护主义、藏着掖着”,创造“1+1+1远大于3”的良好格局。

4.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学部联席会、学部内部工作委员会,学部主任、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联席会议制度。允许学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激发创新潜能,但是要尊重学术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技成果产出规律,更要恪守科研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学部健康、高效运转。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前,我校学部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机制都明确下来了,需要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迅速行动、抓好落实。我们相信,学部必将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中担当先锋、可堪重用,必将成为学校“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建设中的独特力量和靓丽风景。


上一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下一条:站位要高 格局要大 视野要宽 做事要实

关闭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2-88956333 传真:0532-8895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