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举行“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系列现场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校长陈克正作为全省唯一高校代表受邀出席,重点介绍了学校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克正表示,近年来,学校以全省首批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针对高校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问题,聚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青科大模式”,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构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新机制”。根据职务科技成果的“时效性”“不确定性”等不同于一般资产的特征,学校制定《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文件,完善了职务科技成果资产的评估备案、产权登记、分割确权、使用和处置、作价投资形成股权等单列管理模式。比如,对于需要赋权确权的专利,学校与职务发明人按1:9的比例共享专利权,不纳入现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开辟“一次办好”绿色通道,优化赋权转化各项流程,科研人员按需选择协议定价、评估定价、挂牌或拍卖定价以及创办公司等转移转化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在科技部近期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中,青科大位列全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额第2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
二是探索高质量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辟了“孵化上市”“迭代服务”“科创飞地”“创新创业共同体”“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五条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比如,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密炼机上辅机”项目成立校办企业、学科性公司,相继孵化出软控股份和赛轮集团两家上市公司,目前,通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已达到9家;将“ECSS工程化学模拟系统”项目技术整体转让给万华集团基础上,连续20余年为企业提供技术更新迭代服务,联合攻克“MDI制造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与济宁、枣庄、德州共建“非实体”“轻资产”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推动校地双向赋能,助力学校与济宁亿联化工、枣庄市分别达成2.2亿元、1.1亿元技术转让合同。
三是打造有组织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学校坚持“不找校长找市场”“校长带着打市场”的理念,积极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开展“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山东技术交易市场、深交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紧密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引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拓宽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造了一支近200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设立成果转化型教授并单列评审,引进40余家优质专利代理机构入驻学校,每月组织专题指导和对接服务,助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
陈克正指出,《若干措施》是山东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许多政策福利。下一步,学校将扛牢高校在科技强省建设中的使命担当,用好《若干措施》有关政策,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创新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据悉,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围绕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十六条措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强省建设,这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