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面对新形势,厘清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与基础,深挖问题根源,创新制度设计,群策群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破解“低水平恶性循环陷阱”。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社科人的共同努力下,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承办山东社科论坛。今年9月以“环境治理供给侧改革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山东社科论坛将在我校举行,全国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将在我校共议“蓝天保卫战”,这是扩大我校人文社科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加强与省社科联的联系沟通,借鉴其他学校的办会经验,积极筹划该论坛,提早形成筹划方案,分工合作,积极推进,全力展现我校办学精神、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2.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振兴规划。摸清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现状,充分调研,确立近五年内的发展目标,推出具体发展方略,在人才培养引进、资金投入、办学空间扩大、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外联,搭建平台。加强与各级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逐步扩大我校项目的申报基数,积极推介我校专家参与项目评审、成果鉴定等,努力扩大我校人文社科学术影响力。
4.建章立制,激发学术活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校人文社科实际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激发老师的科研积极性。力争在高水平论文、国家级项目、高层次科研奖励等方面有所突破。
5.建设3-5个重点学科、交叉学科研究院。确定重点学科研究院运转的体制机制,设立运行制度、考核制度,依托文科学院成立重点学科研究院,加强管理,发挥研究院的实质功能。
6.全面推进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按照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要求,按照国家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全力推进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7.加强学报管理,提高学报质量。学习知名高校办报经验,扩大稿件来源,提高用稿质量。使用网站等渠道,及时公示审稿进度,公示用稿名单。加大学术不端检测,确保用稿质量。继续强化“城市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的建设,发挥专家担任栏目学术主持人的优势,关注学术前沿,吸引名家名稿,积极向有关专家组稿约稿。
8.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推优机制。鉴于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申报多实行限项,将最具竞争力的成果推选出来是申报成功并提高后续申报数量的关键。实行按学科邀请校外专家,全部盲评的制度,择优推荐上报。
9.加强重要项目的过程管理。对省部级以上的纵向项目加强过程管理,使课题负责人按期结题,并提高结题评价层次。
10.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强化服务。建立精干的服务团队,公示职责分工与岗位承诺,强化服务,使人文社科处成为老师科研的可信任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