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我这问题能得到解决……”日前,信访人夏某在签息访协议时哽咽着说道,至此一起长达12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化解。近年来,湖北恩施州利川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信访维稳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绩、最大的民生理念,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着力推进法治信访建设。利川市信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在法治信访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不凡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扩大宣传 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近年来,利川市信访局采用多姿多彩、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宣传法治信访,推进法治信访宣传全覆盖,让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树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的导向,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
法治信访普法走进村居院落。全市577个“尖刀班”近5000名扶贫干部在进村入户时,将信访普法和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纳入“清零”工作清单,通过召开院子会、小组会,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宣传。利用乡村百姓大舞台,组织村民现身说法,以快板、小品、三句半等表演形式,寓教于乐宣传信访普法,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受教育。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观看“依法依规信访 共享和谐社会”主题大型法治信访文艺汇演,进一步增强信访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为民情怀,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法治信访课堂走进市委党校。结合党校每年组织的干部大轮训大培训活动,安排市信访局干部为每期培训对象上信访法治课,分析当前信访形势,用鲜活事例剖析信访案例,真正让党员干部掌握信访业务知识,从而运用法治方式及时就地解决群众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产生。
法治信访广播走进千家万户。与市广播电台开展合作,市信访局干部做客直播间,开展法治FM100法治信访专题广播,就群众如何依法信访表达诉求、信访事项办理法定流程、违法上访的处理等政策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现场开展交流互动,解答市民提出的信访疑惑问题。采取直播和重播方式,通过6000多支“小喇叭”传递到城市、农村每一个角落。同时利用发现利川、指间利川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范围,并发动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朋友圈、QQ广泛转发,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
畅通渠道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为让干部群众沟通交流实现直通,让群众更加信赖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利川市在谋求信访渠道畅通上,大胆打破信息壁垒,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推动问题解决。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沟通交流“线连线”。从2017年开始,全市通过中国利川网、指间利川等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市、乡、村三级党政、部门负责人电话号码。市委书记沙玉山说:“公布手机号的目的,就是方便群众联系我们,让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零距离’。”群众有困难,可以点名找干部;有不满,也可以直接找干部,所有接到群众电话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对群众诉求有明确反馈,这是干部对百万利川人民的承诺。群众通过短信反映问题,能即时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较容易解决的在1天内予以回复,复杂事项交责任单位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全市开通“市长热线”,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广大市民可直接拨打电话“0718-7512345”表达诉求,信访渠道更加畅通快捷,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有效的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初信初访初结初了。
架起“干群连心桥”,让干部群众“面对面”。全市将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作为工作目标,深入持续推进“领导三访”,变“群众不易见官”为“官主动见群众”,对重点信访人及群体及时接访、约访、下访,并通过中国利川网、指间利川等媒体公开《市级领导接访日程》,各乡镇也在办公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公布乡镇领导接访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接访群众、化解矛盾,接访领导对所接访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市信访局积极为接访市领导找“事”干,提前谋划安排约访事项,提前与相关责任部门对信访事项探讨查疑,安排群众与市领导见面,促进疑难信访事项化解。今年以来,市级领导共接访群众192批次239人次,共签批转办153件,交办26件。
完善机制 解决疑难复杂问题
利川市委、市政府把信访工作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五市”战略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建设与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书记沙玉山要求每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必须要有研究信访积案的议题,否则不能开会,并作为一项铁制度一直延续传承下去。
建立“两联一包”机制,市委统筹调度推进。信访积案化解纳入市级领导“两联一包”(联系贫困村、重点项目,包信访案件)项目清单,全市189件重点信访事项纳入市级领导干部包案,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出台《利川市领导干部信访案件包案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包案领导落实接访、化解、稳控工作。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实行述评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双月听取一次包案进展情况汇报,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对化解情况进行点评,并按照“好、较好、一般”3个档次进行评价。
深入推进“三项机制”,三治融合定分止争。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全市建立了矛盾纠纷层级调处、社会形势月研判、律师进村“三项机制”。市、乡、村(社区)三级每月定期对社会形势进行研判,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层级调处,全市建立了道路交通、医患纠纷等7个“三方联调中心”和602个调解委员会,组建了“钟大姐工作室”“乡贤”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坚持“调访”结合,形成了矛盾纠纷市内解决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仅2018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参与调解纠纷8418件,调解成功8160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9%,很多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了稳妥化解,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全市所有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市信访局设立法律顾问室,零距离为信访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纠纷调解服务,各地探索将法律公共服务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法律顾问在化解矛盾纠纷、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送法到农村等推进基层依法自治、促进村级自治组织依法管理、破解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律师三进”工作深入推进,律师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社会矛盾等基层治理的作用凸显,全民守法态势基本形成。
建立“三级会审”机制,常委会议终审定论。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利川市信访事项结案规则(试行)》,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法治方式解决责任单位重复无效地受理、研究和处理信访诉求,杜绝责任单位对信访人的信访诉求长期协商不决、久拖不决的问题。对责任部门无法化解的骨头案、钉子案,有针对性地探索出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三级会审”结案机制。全市上下定下目标干、书记带头上、咬住骨头啃、盯住责任问,依靠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啃历年信访积案。2018年以来,利川市委常委会议研究信访积案16件,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信访积案14件,市信访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信访积案50件,有力地推动了陈某、夏某等一批疑难复杂信访积案的结案和化解。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6月下)